修和对于举荐蒋文成为稷下学宫的宗师,有着一定的把握,于是便接着说起了一些入宫觐见皇帝应该注意的事项。
聊了一会入宫觐见之事,蒋文问起了他当年在稷下学宫主持编写的《本草纲目》的刊印发行之事。
“不知《本草纲目》发行的如何?是否受欢迎?”
“《本草纲目》还未进行刊印!”
“还未进行刊印?这是为何?”
“上京的书商都不看好《本草纲目》,没有书商愿意刊印。”
蒋文眉头微微皱起,有些疑惑的问道:“这《本草纲目》是稷下学宫编写的,书商都不看好?”
“蒋道友有所不知,太医院在医界的地位并不高,稷下学宫在医界的地位更低。在医界位于翘楚位置的,是几个跟修仙宗门有关系的医道世家。”
“原来如此!”
蒋文点点头,想了想,说道:“若是我愿意贴补一些银子的话,那些书商应该就愿意刊印了吧?”
“他们要是有钱赚,自然就会愿意。”
杨开运笑着回了一句,微微一顿,接着道:“你这些年,在医药本草之上肯定有所进步,你想刊印《本草纲目》的话,就再修改完善一番,另外把主编改为你一人。”
“这《本草纲目》是两位完善过的,主编还是要加上两位道友的。”
聊完《本草纲目》刊印之事,三人又聊了一些相关的话题,直到深夜才停下。
修和让蒋文住在他的小院,蒋文也没有推辞。
第二日一早,修和便入了宫。
中午时,修和回到稷下学宫,告诉蒋文,皇帝明日在太曦殿召见蒋文。
这位永康帝,被称为是永曦朝自开国皇帝烈阳帝之下最有作为的帝王。
想到即将要见到这位永康帝,蒋文心里多少有些紧张。
“明天觐见皇帝,是否会同时见到镇海王?”
“镇海王?”
修和听到蒋文的话,愣了一下,而后笑道:“镇海王并不在上京!”
“镇海王不在上京?我听说,因为镇海王常驻上京,所以,现在来上京的修士,都格外的安分守己。”
“镇海王早些年是在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