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线这边,主力部队采取的是昼伏夜行的行军方式,各地民兵、儿童团、妇女会也被组织起来在沿途严密封锁行军消息,是以六个参战纵队均顺利抵达了预定的攻击发起位置。
其中,一、二、三、四纵队随赵骥进驻阜阳,负责攻击淮南、蚌埠地区,五、七两个纵队随郭勋祺进驻亳州,负责攻击宿县地区。
战斗首先在淮南外围的凤台县以西打响,刘焕指挥一纵由颍上县出发东进,很快就在焦岗湖、西淝河、淮河交汇处的夏集镇、毛集镇遭遇到了倭军第三十九师团的顽强阻击。
这处战场虽然地势平坦,没有什么险要的山脉或高地,甚至连勉强可以依托的丘陵都找不到,但是淮河流域纵横交错的水网把整片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得攻势一方很难在某个进攻点上投入太多的兵力。
第三十九师团是豫东会战中倭军南集团唯一成建制突围的部队,战力保存相对完好,现在俨然已经成了华东倭军的头号王牌,所以被顶在了淮南这个门户之地防御独立师的进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行得十分艰难,此时的一纵面临着当初倭军第十八师团在石牌镇一役时同样的难题,只能以小股兵力逐个争夺星罗密布的水塘、沟渠控制权。
战斗最激烈时,倭军更是不惜直接把汽油倒进水塘点燃熊熊大火来阻挡一纵的进攻,使得战士们激战一天后毫无进展,不得不暂时撤下来稍作休整。
另一路,陶旺率领二纵从阜阳出发攻击蚌埠外围的怀远县。
负责防御怀远县的是新建的第三十四师团。
第三十四师团在豫东会战中几遭全歼,最后只有区区数百人逃出了战场,倭军大本营为了掩饰失败并没有撤销这个师团的番号,而是从岛内征召预备役再次补齐编制。
第三十四师团虽然战斗力不如从前,但二纵在交战后不久就很快发觉怀远县比凤台县还要难打,因为这里不仅有淮河、涡河、茨淮河、天河等水流环绕,更有荆山、涂山前后相依作为防御屏障。
第三十四师团把主力布置在了荆山,这座山脉虽然不如大别山、太行山那样险峻,但却北有涡河、南有淮河相围绕,仅西面一面向敌,可以放心大胆的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防守。
而且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