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迫击炮管,但却无法用于制造能耐高膛压的身管火炮,如今有了系统的帮助,相信大别山根据地的军工生产能力很快又能再上一个台阶。
离开霍邱炼钢厂,赵骥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大别山军工厂找到厂长兼总工程师郭栋才。
郭栋才是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的高材生,七七事变后毅然放弃了在大学任教的安逸工作,选择了入党参加革命。
跟陆达一样,这位原本在黄崖洞兵工厂设计并生产出了超过两千五百门5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大佬现在同样来到了大别山军工厂当厂长。
郭栋才引着赵骥一边检查生产线一边介绍道:“副军长,你上次交给我的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和50、8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技术资料现已全部定型投产了”。
“太好了!”赵骥点头高兴说道,“我这次来是有新的技术资料要交给你”。
“你看看,这是什么武器?”赵骥递给郭栋才的是ig18型野战炮的设计图纸和生产图纸。
本就一直抱有仿制现有装备想法的郭栋才一看就双眼亮了起来:“这是旅属75野战炮的技术资料呀!”
“如果我们的军工厂能大量仿制的话,以后这就不是旅属野炮而是团属野炮了”。
德军在二战前中期都没有配备8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迫击炮,ig18型野炮本就是配置到团一级作为一线步兵支援火力的,地位和苏军的120毫米迫击炮类似,独立师纯粹是因为缺少火炮才不得不把它拿来当作旅属火炮使用的。
在120毫米大口径迫击炮数量严重不足,倭制九二式步炮又全部送出去支援友军以后,如今的独立师亟需大量仿制ig18型野炮以便充实团一级的支援火力。
郭栋才详细看过图纸后为难道:“这炮结构并不复杂,设计图纸和生产图纸又都是现成的,按说仿制本来不难,可是……我们没有能制造身管火炮的优质钢材,使用现有钢材强行上马的话怕是上了战场会炸膛的”。
赵骥笑着回答:“霍邱炼钢厂的陆厂长已经立下了军令状能尽快拿出合格的炮用钢材,你这边呢,能不能行?”
“当真?”郭栋才眼色一喜,“那我也立个军令状,只要有合格的合金钢材,我就一定能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