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内,既无法大范围机动转移,又无力与优势敌军正面对抗。
由于赵骥带来的改变,如今不仅事态比原本时空更紧张,爆发时间不尽相同,就连陕北中央这次给出的行动方针也有所不同,没有要求新四军本部向江北转移与陈帅合兵一处,而是让他们向西进入大别山区和实力更强的独立师汇合。
而独立师接到的命令则是积极自卫、注意分寸,同时把接应皖南本部友军作为最优先目标,为了达成这个优先目标,必要时可以不惜放弃豫东的部分地区。
既然中央有指示,铁军长随即就开始调整兵力部署。
第144师不方便与国军部队直接交战,所以继续留在大别山西麓与武汉的倭军保持对峙,确保根据地安全。
考虑到豫中的汤恩伯部兵力更多、战力更强,而且还是平原作战,铁军长把一纵、二纵留给了赵骥守备豫东。
铁军长自己则一面急催副军长率领新四军本部往西转移,一面亲率三纵、新组建的四纵以及五个地方独立团移驻潜山、太湖一带,随时准备出击接应皖南部队。
不知为何,皖南的新四军本部迟迟没有向西转移,他们一直滞留在皖南的山区里,仿佛没有接到陕北中央和军部的命令似的。
心急如焚的铁军长生怕是电报联络出了问题,接连派出了好几批联络员动身步行去皖南传达命令,但依然如石沉大海般音讯全无。
顾祝同不敢立即进山围剿是考虑到地形因素,想要照搬当年第五次围剿红军的经验,采取层层稳步推进的方式逼迫新四军皖南本部自乱阵脚,而河南大平原上的汤恩伯则没有这些顾虑。
汤恩伯向来是反共急先锋,他不顾重庆军事委员会下达的限期还未到,就直接率领本部第三十一集团军杀奔豫东而来。
第三十一集团军是国军绝对的精锐主力,下辖张轸第十三军、关麟征第五十二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及张刚第九十八军,总兵力高达十四万人。
这四个军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弱旅,全部都在抗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尤其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第十三军,共下辖三个师和两个独立旅,先是在南口战役重创倭军歼灭六千余人,然后又在台儿庄战役配合友军攻破倭军的侧翼防线,就连倭寇都称之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