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牛车一个小时才到李村,村口一个年轻人带着村里人在那里等着,他们穿上了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最淳朴的笑容。
陈永川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过来,脸上带着笑意和尊敬。
“小嫂子,辛苦你您跑一趟了,我真是感觉很愧疚,要不是我这双腿不争气,也不会让我爸一个没读书的去那里。”
丰墨言看着他敬过来的军礼,也还回去一个,她还带着部队的军衔,敬礼也说得过去。
“你这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如果不是老叔实在是跟那些不一样,我也不会发现这件事。
你去了也就可能跟我错开这个缘分了,我这次来时间紧,任务重,咱们直奔主题,带我去厂子看看。”
陈永川的脚步在后面跟着,丰墨言低下头看了眼:“你这个脚没那么严重吧,你怎么还柱上拐了,医院没跟你说怎么休养吗?”
陈大牛瞪了他一眼:“前几天还是好好的,这几天他非要亲自盯着,这不又复发了,要不是您的药顶着,他估计早就疼的站不起来了。”
周围的大娘们也抹着眼泪:“我们村里读书的孩子少,川子还是在他大舅那里读了初中,不然我们村子怎么会搞这个集体厂子。
就是这孩子的脚,我们心疼,都怪我们这些老的不认字,不懂文化,村里的年轻人也都是种地,干力气活,哪懂这些。”
在她印象中,红旗大队也是如此,读书认字的没有几个,好歹大队长干点实事,还有那几个读书的撑着。
全夏国不知道有多少村子都是这样的情况,怪不得后来脱贫叫了那么多年,还是有村子贫困,都是因为那里的思想没有带动,没有变化。
“大家别这样说,这次大牛叔带来了订单,咱们只要把货给卖出去,一样可以赚钱。”
“不瞒大家,我也是一名知青,我刚开始去的那个地方也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可是现在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里的学生走出去了,那里的男人女人都有了工作。
每个人分工合作,种地的种地,看孩子的看孩子,就连学校都盖起来,仅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这放在李村同样可以,只要劲往一处使,下一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