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 第123章 官场(3/4)
动乡民,竟意图攻打新安县城,幸赖乡民“畏惧陛下天威”,半途逃散者众,匪首见事不可为,一路逃进荆紫山,不知所踪。

    河南布政使司发下海捕文书,穷搜其人,未果。

    河南府距离京师远隔两千里,一起小小的民乱,等传到京师,也只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一点谈资罢了。

    或许有人在高谈阔论之后,也曾将目光往千里之外的小小县城投去一瞥,然而终究也并没有谁真的重视起来。

    京师百姓们更加关注的,仍是城里的菜价。而衣着朱紫官袍的大员,也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崇宁帝今天又与谁说了几句话,这样一类的事情上。

    只有林思衡,手里握着“猴子”远隔千里,艰难传回的信息,开始暗地里做些准备,静静等待时机。

    在此期间,林思衡收到了师父林如海从扬州发来的回信,除了老生常谈的一些话之外。

    关于首辅杨松,林如海就只在信中提了一句:

    镇江府地,泰半姓杨。镇江府民,泰半从杨。

    林思衡此时方知,杨松对自己的偏见缘由,师父早年那桩婚事,大抵只能算个添头。

    若老师的探花果真是杨松所点,两人关系本该十分亲近才是。

    难道真是因为老师和荣国府结亲,两人才分道扬镳?

    又或者,其实是因为立场与理念之争的缘故?

    若只粗略划分一番,老师锐意革新,自然是改革派。

    杨松大肆收买田土仆役,主政风格“急求稳妥”,该是保守派的旗帜了。

    是因为杨松从那张殿试卷子里,误以为自己是心向改革派之人,才有那番明褒实贬之语?

    自己身上这个探花的头衔,恐怕就是如今朝堂上,权利斗争下的一个小小的附赠品。

    改革派如今的靠山,自然是崇宁帝。保守派又依靠的是谁?

    被师父一语点醒,而今细细想来,杨松在太上皇在位时就是首辅,如今崇宁帝继位八年,竟还留着他当首辅。

    崇宁帝果真就这般信任他?又或者说,其实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而这些事,西苑里的那位,又知道多少呢?或者本就是他有意为之?

    只是西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