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今天受了什么刺激?文章千古事,哪有那么容易?便是李太白做了那么多诗,众口相传的又有多少?那王羲之做《兰亭序》,不是也只能一遍么?有些事情可遇不可得,何必强求?”
“夫人说得是!我今日见了一篇好文章,我且背与你听,去岁只秋,七月既望……”
夫人听了,呆得一呆,击掌道:“好!这是哪个俊才所作?想不到黄州偏僻之地,竟有如此文章?”
王禹偁道:“文章不错吧,更奇者,便是这作者,是个十二三岁稚童,唤作林海!”
“是个童子?嗯……唤作林海的?老爷可曾听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偶尔听人说起过,怎么?”
“老爷,我听人说,做这诗的便叫林海,还有另外几首,我写下你看。”
当下拿了笔,写了林海另几首诗。王禹偁看了,道:“你如何知道如此清楚?”
“老爷有所不知,这林海正是宋水田宋先生的弟子,这诗是他妾室过来和我闲谈说的。”
“哦,原来如此,嗯……那宋先生不会是以此来让我照顾他弟子吧?”
“老爷,那林海如果真有才,你便取了又如何?这才第一场,后面经义策论如果不行你便不取,那宋先生能如何?只问心无愧就好,何须计较别人心思?林海真有才,何须计较年纪大小?”
“哈哈,夫人所言极是!”
第三日,孙山便来找林海去看榜,林海第一。
第四日考贴经,林海看人少了很多,想是被淘汰了。
这个,和前世知道的似乎不一样啊!难道又是电视剧骗人?不是考完了算总成绩吗?
贴经,死记硬背,林海擅长,可不能说大话,听说古人有很多人像黄蓉三国张松一样过目不忘的,还是谦虚点好。
不对,这题目中怎么有《左传》的填空题?
想低调点也不行啊,实力不允许啊!出榜后,林海又是第一,孙山第二。
后面考经义,材料作文嘛,光是知道圣人的意思是没什么用的,得要文采表达,林海是看白话文长大的,就初中学了些文言文,这两年来跟宋先生学了不少,可是毕竟根基不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