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114章 曹操苦过江之难,荀攸献联姻之计(1/4)
    曹操抚摸着樊城城头的砖石,透过斑驳古老的箭墙,望向波澜壮阔的汉水。

    “汉水汤汤,波涌千秋;砖石凛凛,铭载万禠。

    孤当以苍生为念,定九州,安黎庶,不负此山河!

    只惜哉……”

    说到此,曹操颇为用力的拍了一下箭墙,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汉水之北,沿江诸岸空空如也,汉水之南,则战船罗列,鳞次栉比。

    遥看南岸敌势,水军强盛,一时竟无渡江良策。

    纵有荡平天下之心,此刻却乏舟楫之便。

    此时此刻,荀攸正站在曹操身旁。

    他心疼曹操。

    恨自己身为谋主,却难在此时为主公分忧解难。

    他明白,诸葛亮利用了蔡瑁求功之心,夺了襄阳战船,又使金蝉脱壳之计,弃一座樊城,而将汉水之北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一计,环环相扣,精巧绝伦,令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其实,荀攸也不是一点没看出来。

    早在蔡瑁过江之时,荀攸已然想到诸葛亮的夺舟之计。

    然而,他当时选择沉默了。

    并未向曹操进言。

    为何?

    他明白,倘若自己进言,丞相必兴兵征讨。

    那诸葛亮狡黠多智,或会将曹纯首级赠予蔡瑁,伪称谢其大义之举。

    如此一来,蔡瑁、张允惧丞相恨之,投诚之路便被彻底封死。

    届时,我军将腹背受敌,欲求全胜,难如登天。

    倘若与蔡瑁、张允之军陷入缠斗,刘备便能安然渡过汉水,从容脱身。

    回头刘备再救蔡张二人,二人必成刘备死忠。

    如此局势,非但难以歼灭刘备,恐怕连收编蔡瑁数万兵马的良机,也将化为泡影。

    有时候,不献计,是比献计更好的计策。

    荀攸的缄默,换来了曹操的败中求胜。

    纵令刘备渡江而去,然樊城既克,蔡张来降,此番南下,亦未徒劳无功,终有所获。

    然而战争之胜负,并不是以消灭多少敌人,或者占领多少地盘为标准。

    应该看最初的军事目的有没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