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这结尾处,‘待春鸣’三字,在下觉得稍显平淡,若是改为‘盼春荣’,不仅与前面的‘寻雅趣’对仗更为工整,也更能体现出对春天繁荣的期盼之情。”
苏逸尘听后,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公子高见,苏某受教了。看来二位也是诗词高手,不知可否也作一首,让苏某一饱眼福?”
芈瑶与王子轩相视一笑,芈瑶轻声道:“既然苏公子如此盛情,那我们就献丑了。”
说罢,芈瑶略作思索,吟道:
“北地冬寒雪满途,飘零玉絮入京都。
华堂烛影摇红暖,陋巷柴扉掩白孤。
富户围炉欢意畅,贫家裹被冷身濡。
同观此景情何异,世态炎凉入画图。”
众人听后,先是一阵沉默,随后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苏逸尘更是连连点头:“好诗,好诗!姑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冬日雪景,更透过这雪景,看到了世间的冷暖炎凉,立意深远,让苏某佩服不已。”
王子轩也笑着补充道:“芈瑶这首诗,以景衬情,情由景生,将这人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实乃佳作。”
苏逸尘对二人的才华深感钦佩,当下便邀请他们到酒肆中一叙。三人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一边饮酒,一边畅谈诗词歌赋、家国天下。
“苏公子,听闻北齐如今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不知这背后,可有什么治国良方?”王子轩问道。
苏逸尘微微皱眉,叹了口气:“表面上看,我北齐确实繁荣昌盛,但实则暗流涌动。如今朝堂之上,党派林立,争权夺利,百姓虽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也有不少人生活困苦。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芈瑶听后,心中不禁忧虑:“那苏公子可有什么对策?”
苏逸尘放下酒杯,目光坚定:“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选拔贤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为国家效力。同时,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桑,发展经济。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王子轩点头表示赞同:“苏公子所言极是,这吏治清明,乃是国家兴旺的根本。南楚如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此次出来游历,也是想多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情况,寻找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