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14章 问心(2/7)
这金刚伏魔圈传说是元末明初三位少林高僧所创的阵法,三位高僧年轻时云游四方,曾于太湖边联手与明教第33代教主杨破天大战三个回合后被揍成了三个猪头。

    于是三位高僧便回山苦修,在少林寺后山坐了30多年枯禅,三人心意相通,一人动念,其余两人立即会意,三人各持一根铁索围敌于其间,此即成金刚伏魔圈。

    金刚伏魔圈可攻可守,威力巨大。据说即便是三十二名掌门级功力的绝顶高手一同合力,也难以攻破此阵。

    多年来前来挑战此阵的人都是想的以人数优势将布阵的三人分散破之,这金刚伏魔圈的关键其实并不在这个圈字上,而是在于伏魔二字。

    何谓魔,即贪嗔痴(梵文:rāga dvea oha),又名三毒、三垢、三火,佛教中说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是指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是指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是指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是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轮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

    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