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肥沃。自给自足。巴蜀的富饶可见一斑。
同时,巴蜀大地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在此之前,巴蜀之地经常发生水患,虽然是一个缺点,但在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完全变成了一个优势。
正如司马错在极力推荐伐蜀时所说:“得其地,足以扩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立兵”,这绝不是谎言。
2秦灭巴蜀,在地理上对楚国形成居高临下的姿态
战国中期,要说有哪个国家能够与秦国比肩,那无疑是楚国。
苏秦游说楚王时说:
楚,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王,世间贤王。西有黔中、吴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邢塞、旬阳。小米枝十年。此霸王之都也。以楚之强,王之德,天下无人能及。——《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的话虽然夸张,但足以说明楚国的强大。事实上,即使未来秦国吞并了巴蜀,消灭了义渠,楚国依然是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所以,苏秦这番话几乎是真的。“秦王横,楚王纵”是衬托楚国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征服巴蜀之前,秦国想打击楚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正面战场上与楚国作战。也可以防止秦国乘虚而入。
但秦灭巴蜀后,就不一样了。秦国得以经巴蜀直下长江,绕到楚国后方,给楚国以沉重打击。正如张仪在劝楚王时所说: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从文山起,浮河下楚三千余里。舟载兵,一舟载五十人,载粮三个月,下水漂浮,日行三百余里。
守关震之,遂从界东守城,贵州中部、吴郡非王之所有。——《史记·张仪列传》
事实也确实如此。秦国仗着巴蜀之地的便利,一次次打楚国。秦惠文王七年,司马错以巴蜀之地为根据地,经长江来到楚国,并取楚国经商之地为黔中郡(《华阳国志·蜀志》);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又伐楚,因蜀伐贵州,拔之(《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吴郡,江南为黔中郡(《史记·秦本纪》)。
由此可见,秦国攻克巴蜀后,利用巴蜀相对于楚国的地缘优势,频频出击。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在削弱着楚国的国力。
秦惠文王决定攻打巴蜀之地,是秦国统一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