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7],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翻译翻译就是男孩女孩一起逛逛玩玩互相送花。
这可真是东周版的《花儿与少年》。是的。小呀哥哥呀,小呀哥哥呀,手牵着手儿来。嘿嘿,还“赠之以芍药”。
奇怪!周,不是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授受不亲吗?也会有这等事?当然有。事实上,从西周到汉唐,宗法礼教之外也尚有性爱自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是宋儒造的孽。结果是殷的豪放灵性没了,周的天真烂漫没了,春秋的高贵风雅没了,战国的血气方刚没了,汉的开拓和唐的开放也没了。那才真是罪莫大焉。必须指出,伦理道德归根结底是为了人。这就必须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各种需求。但凡违背人性的,都只能是伪善和伪道德。这个道理,周公和孔子心里都明白。他们不傻,也不变态。何况有《诗经》为证。
《诗经》当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爱情诗。排在第一的就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个想必就不用翻译了吧。
这样的诗篇很多,有约会的:
《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有定情的: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