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买。
那么分不同区域去卖,不用开店铺,就简单的小摊贩,串街走巷叫卖,这样林氏豆腐就能覆盖全镇了,以后还能覆盖其他地方。
办法就是招代理商,手把手教怎么卖豆腐?而且卖不完,可以当天把豆腐退回来,换新的豆腐,退回来的豆腐就做成卤豆干或者豆腐乳。
没有压货成本,只有进货成本,卖出去赚到的就是自己的,而且还有人带,这不就给有想法的人提供机会吗?
“咱们可以找零售卖,之前我就想让桥表哥自己学会了,去集市上卖,但他现在小,还无法独立。那边少了咱家,那两家豆腐生意变好了。可以找一些想卖的人,比如:进50斤豆腐,咱们给他切好,他就拿出去卖,成本就2文钱一斤,他卖完自己还能赚50文,其他的根本不用操心。”
王四顺听完儿子的解释,瞬间理解这个思路。
他当初不想种田,就出来找活计,都是重活。后来得人帮忙,这才找到稍微轻松的活。若当初要是有这样的买卖,他肯定会去试一试的,反正成本也不高。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是可以这样做。那怎么教他们卖?”
“首先定位,他要在哪里卖?如果两个人重叠,那肯定有冲突,所以尽量在不同的区域。比如咱们镇上,我们这边是北面,但东面、南面、西面,我们过不去,他们可以过去,一个一个制定计划,咱们不是谁来都行,还要筛选人。”
这就是普遍的厂商和代理商的模式,就这样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但古代每个地方土豪乡绅盘踞,打开一个市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得通过里面的熟人运作,才能慢慢铺开。
也不用那么远,先把镇上和村里覆盖,到时候再去县里。
“得先弄一个样式出来,后面直接参照。五伯既然提出来了,他是想让五伯母来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