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安听完介绍,妥妥地明白了:
树人私塾是一所新开学校,宝贤私塾是一所有成绩的老校,而云林书院就是一所私立贵族学校。
这要不考虑实际情况,肯定选择云林书院。
毕竟不光能读书,还能结识人脉。
不过要看背景关系的,压根进不去。
宝贤私塾,有历史成绩,生源很好,筛一轮学生资质,估计再挑出重点学生培养。
但创办人吴秀才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树人私塾,新创办的,暂时没有成绩,但是个年轻秀才。
前者贵一些,后者便宜点。
林向安对比了一下,剔除云林书院,后面两所私塾,对于他启蒙,大差不差。
毕竟都是秀才,一老一年轻,各有优势。
学费也是考虑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距离,在古代纯靠腿走的年代,是个大问题。
“爹,哪一所私塾离咱家最近?”
王四顺怔了一下,“树人私塾离这边近,就在后街那边,离你小姨家较近。宝贤私塾靠近南边,过去大概半个时辰,咱家有驴车,接送也方便。”
离家近,学费还便宜一点。
“爹,娘,我去树人私塾。”
若是家里的族老没有说儿子是读书的料,王四顺肯定不会多想,会直接选择树人私塾。
即便他对读书事不了解,但也知道宝贤私塾更好。
知道儿子懂事,怕他心疼钱,便劝道。
“儿子,你不必顾虑家里。宝贤私塾更好,即便贵一点,咱家也能送你去的。”
“小豆子,娘知道你从小懂事。家里这些年存了些钱,你放心,够你读书用的。”
平日家里就很节俭,但给他用的东西,都尽可能稍微好些。
虽然父母愿意,但林向安还是没有改主意。
“爹,娘,儿子选择树人私塾并不是因为束修便宜。”
“首先,两个私塾夫子都是秀才,但树人私塾夫子更年轻,精力会更好,能够更仔细教育学生。”
“其次,现在是夏天,天热,来回去私塾无碍。但冬日里天寒地冻,路途太远,我年纪又小,怕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