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佩。
在这皇权至上的朝堂,又有萧云的奇思妙想在前,他们自是不敢提出任何反驳意见。
乾隆见此情形,微微坐直身子,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下方群臣,随即下达命令:“范爱卿,你工部务必加大水泥的产量,到时配合鄂敏将边疆的城防加固一番。”
鄂敏和范时纪闻言,立刻跨出一步,异口同声地高呼:“臣遵旨!”
他们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殿内久久回荡,仿若在向乾隆宣誓,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气氛从方才的紧张争论,转为了众志成城的激昂。
大臣们心中暗自惊叹于萧云的智慧,也深知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这大清的边疆必将安稳如山,不惧外敌侵扰。
接着,又谈及科举选才之事,永贵拱手进言,“皇上,下月便是科举之期,此次参考学子众多。
臣等已安排妥当考场诸事,但在考官选派上,还望皇上定夺。”
乾隆目光炯炯:“考官关乎人才选拔,务必选贤任能,德才兼备者。
可从翰林院、国子监挑选资深学士,再经朕亲自审核,确保公平公正。”
大臣们齐声应和。
在这你来我往的讨论中,朝堂之上气氛渐趋热烈,阳光也愈发灿烂,似是在为这君臣共商国是的画面添彩助威。
乾隆凭借着睿智的头脑、果断的决策,引领着大臣们,为江山社稷谋划着未来,直至日头高悬,早朝才在一片庄严肃穆中结束。
乾隆牵着萧云的手,稳步离开了太和殿。
二人相携而行的背影,在大臣们的眼中渐行渐远,却如同一道深深烙印在他们心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