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一片失败失望的情形下,山西两次太原会战的胜利,极大的提升了山西的地位和阎锡山的声望。
这引起了武汉的恐惧,政治需平衡,作为中央政府的声望不断下降,而一个地方政府的威望则不断上升,这样只会导致政治的混乱。
在1938年3月25日 ,武汉国民政府发来贺电,一方面对包括阎锡山在内的人员的嘉奖,阎锡山被授予一级国光勋章,李志坚、赵承绶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但是随后,武汉再次来电:基于日军退守大同张家口一线,忻口战线暂时稳固,然日军进攻绥远的意向增大,着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立即率35军到归绥到任,不得有误,为增强抗战力量,傅部抵绥,可酌情进行扩编。
在军政会上的众人,还没有从二次忻口会战的胜利中走出来,看到这份突然到来电报,都沉默了下来。
众人都是经过多年斗争的人,对电报的实际目的都心知肚明,就是看到晋绥军目前声望实力大增,想要通过分化来瓦解晋绥军,而分化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将晋绥军中实力最强的傅作义分化出去,现在由于日军占领大同,将绥远和山西腹地基本隔绝,一旦傅作义回到绥远,那么晋、绥之间几乎就分立,傅作义就可摆脱阎锡山的控制,完全分家自立。
由于傅作义本来早已是绥远省主席,武汉的安排让所有人都说不出不对来。
“宜生,你什么时候动身?”阎锡山出口问傅作义,阎锡山心里非常的明白,同时也知道傅作义的为人,武汉中央政府搞的这是阳谋。
不遵守的话,一是容易戴上不尊中央的大帽子,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其次也会加大和傅作义的嫌隙,影响之后作战的配合;三是虽然现在两次太原会战都胜了,但是晋绥军的损失也很大,如果日军再次来犯,还需要中央的支持。
所以阎锡山在内心早就接受了电令的安排,阎锡山也没有再虚伪的试探问傅作义的态度,将电令在会议上进行宣读,然后只是问傅作义具体安排。
“还请阎公示下,若有指示,作义无有不从”,傅作义也很明白中央的意思,也自信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但是晋绥本是一体,无论如何,绥远地处贫瘠,物产不丰,怎么都离不开山西的帮助,尤其是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