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会战后,山西省内除了大同及周围几个县等有限的地方外,尽数被中国军队收复。
但是高层都知道,太原会战的这一次胜利有侥幸的成本,日军是吃了轻敌的亏,几万人进入中国军队几十万人组成的包围圈中才最终导致大败。
如果当初一起进攻的有几个师团,人数达到十万后,那么日军获胜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崞县、原平镇等地再无力阻挡日军来争取时间,日军主力闪电南下,忻口防线完全来不及重兵布防,仅仅依靠忻口阵地上的原有驻军,完全就是螳臂挡车。
三万多人的损失,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对于日军总体来说并不影响大局,日军短期内就可将损失的人员装备补齐。
不过以日本人睚眦必报的性子,吃了这么大的亏,之后肯定要报复回来。
并且日军高层必然已经知道,战前阎锡山和山西实业公司总共向日本银行贷款几千万日元,这些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日本军、政、经高度一体,这完全都是割日本人的肉,更增加了日本对山西的愤恨。
山西和日本的仇已然结下,不光是日军的战略目的要占领山西,到时候从日军内心来说,也要找山西复仇。很多人估计,日军下次进攻山西腹地,如果得以取胜,恐怕要在太原等地屠城来泄愤。
等日军再次向山西腹地进犯的话,肯定会准备的更加充分,进攻的规模绝对不会小,再不会是只有一个师团加上几个旅团。
所以虽然太原会战刚结束没多久,阎锡山和卫立煌等高层就在商议针对日军下次进攻的防御策略。
所有人都不知道日军会在什么时候再次来犯,虽然现在已经入冬,众人感觉冬季不适合大规模进攻,但是现在日军的另一个精锐师团第二师团已经到了大同,这个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日军主力,谁都不敢小看。
为了阻挡日军的下一次进攻,经过认真的研判,包括阎锡山、卫立煌在内的所有高层都认为,最好的阻敌之地还是忻口,决定在忻口用钢筋混凝土将原有国防工事完善,并新建炮兵要塞。
为此组建炮垒二大队,编制为旅级,阎锡山以缴获的7门日式150重炮和自产的8门150毫米榴弹炮组建了晋绥军第一个重炮团,隶属于这个大队,布防在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