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薄并配设一定数量的衙役。”
朱厚熜顿了顿之后说道:“乡令设为八品官员,主薄为九品,科举出来的士子在经过三年刀笔吏的锻炼完后,吏部评优的可以授为乡令,吏部评价合格者授为主薄。
如此一来相当于增加了数千个官职,文官们也就不会或者说不敢反对。谁反对谁就是在跟天下士子作对。
当然,如果乡衙只有乡令和主薄也是不行的,一个衙门就那么几个官吏,什么也做不成。
再加上地方乡镇可是那些乡绅的地盘,朝廷下派的官员若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他们做事就得看那些乡绅的脸色,因此他们会迫切地需要人手。
而随着军制改革之后,肯定会有军户脱离军籍,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把这些军户安置在民间充当治安员,待乡衙建立以后他们就是衙门里的衙役、捕快。
等到第一批士子完成三年的刀笔吏磨炼,被授予主薄、乡令的官职之后,朝廷就可以把乡衙铺设下去了。
而这三年的时间里,会有源源不断的基层军官和经过培训的军户从军校里走出,他们会是接下来大明军队的主要成员。
同样这三年里,重启军功爵制度后随诸王出征海外的士兵也会有受伤之后需要转业安置的。
这些需要转业的士兵以及想要脱离军籍的军户,还有将来因为年龄、受伤退役的军官、士兵都可以安排到乡衙,按照其能力以及获得的爵位授予不同职位。
这样一来,不仅能兼顾文武,还能在未来十到十五年的时间里,把皇权向下延伸。”
说了一大串的朱厚熜吐了口气,将目光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也明白朱厚熜的用意,说白了就是抬高武将、平衡文官,从乡绅身上割肉。
于是朱元璋开口说道:“厚熜的办法不错,就这么办吧!”
“不过,关于军制改革咱还有几点想法,首先要把募兵的权利从五军都督府抽离,交给兵部去做。
同时把军械制造要交给工部、粮草调拨由户部负责、军功核算交给辅导员进行,最终的授爵则由礼部来做,五军都督府只负责战争时军队的指挥。”
听到朱元璋这么安排,朱厚熜和朱标对视一眼,二人都明白这是朱元璋对军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