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微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而张好古见此情形,并未出言打扰,只是自顾自地开始在屋内四处走动,饶有兴致地参观起周围的陈设布置来。
时光悄然流逝,许久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宋应星忽然发声问道:“您所说的以气制管之法倒也未尝不可行。只是其中存在两个关键之处,其一需要持续不断地供气;其二嘛,则需打造一个长长的铁筒才行。可如此一来,比起直接包裹在棍子上可要困难得多哟!尤其是对于较短的软管而言或许还相对容易些,但若想制作更长的,那难度简直呈几何级数增长啊!”
张好古不紧不慢地踱步至桌前,轻轻伸出手再次将那被宋应星提及的玻璃盔拾起。他凝视着手中之物,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长庚啊,你瞧仔细喽!”张好古边说边将玻璃盔举起来,示意给宋应星看,“若我们把这玩意儿从中切成两半,而后又将其合拢,你会发现不管怎样,它始终保持着圆形的形状。同样道理,若是把一个铁筒也如法炮制,分成两半之后再紧密合上,只要确保密封性良好,接着往其中放入生胶筒,随后把铁筒再度合起。接下来,持续向生胶筒内充气,并将整个铁筒加热至能让生胶转变成熟胶的适宜温度”话说至此,张好古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而得意的笑容,目光则饶有兴致地落在宋应星身上。
宋应星闻听此言,先是一愣,随即便恍然大悟般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兴奋地高声喊道:“哎呀呀,原来竟是如此简单呐!”话音未落,他便迫不及待地转身去寻来纸笔,准备将这一重大发现详细记录下来。只见他手持的笔并非寻常之笔,而是一截黑色的木炭——这都是跟张好古学来的小窍门儿呢!每当灵感突现或是情况紧急之时,先用炭笔匆匆记下要点,待稍后有时间了,再挑选那些真正有用的内容用毛笔认真誊抄一遍。此刻,宋应星正全神贯注地握着炭笔,在纸张上飞速书写着,生怕遗漏任何一点关键信息。
一旁的张好古静静地注视着宋应星奋笔疾书的模样,心中暗自思忖道:既然橡胶已然管制成,那么接下来就得考虑如何制作出更为便捷实用的钢笔啦!毕竟相比之下,传统的毛笔使用起来着实多有不便之处。想到此处,张好古的眼神愈发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钢笔取代毛笔、成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