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 第96章 包拯的变法主张(1/4)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在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不如王安石变法那般深远,却也为后世开启了变法的新篇章。

    遗憾的是,变革持续时间过于短暂。

    仅仅维持了一年零四个月,随后赵桢便将改革的条文悉数废止。

    原因在于,这场变法不仅触及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更触及了皇权的根基。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政的成功似乎注定遥不可及。

    作为穿越者,包拯对庆历新政自然有所耳闻。

    也理解,范仲淹推动变法实属迫不得已。

    大宋的崇文抑武政策,对文人的极端优待,积累了大量矛盾,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稳定运行。

    “范大人,您的观点有所偏差!包拯岂能不知大宋面临的三冗问题之严重,国家的贫弱。”

    “然而,当前的时机尚未成熟!”

    “变法并非易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急于求成。”

    对包拯而言,庆历新政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于急躁。

    他清楚地记得,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迅速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直指吏治整顿、冗员裁减、恩荫限制、军事改革、军农田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这种雷厉风行的改革,严重侵犯了官僚地主和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在这样的利益冲突下,改革措施若能够顺利实施,那才是见了鬼了。

    “不知包大人有何高见?”

    自己话都还没说完,包拯便有反对之意,这无疑是在兴致勃勃的范仲淹心里浇了一盆冷水。

    “相公,大宋积贫积弱由来已久,弊病太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根治,否则伤筋动骨,只会加速大宋的衰败。”

    “好比一个被病魔缠身之人,相公指望顷刻驱除所有病症,诚为难矣!”

    “唯有循序渐渐,或可……”说到这里,包拯暗暗长叹口气。

    华夏的历史上就没有万世基业的朝代。

    一切变法,都不可能彻底根除病根,只能算是改良。

    这是封建帝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