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妃的疑心更重,遂向先皇进谗言,说哀家诞下妖孽,乃不祥之人,下令赐死哀家,并又暗中命郭槐放火烧毁冷宫。”
当下,李宸妃将太监余忠如何殉情替死,以及秦凤如何将她救出宫外,她又如何流落到此地的经过一一说了一遍。
包拯听后,心中涌起一阵感慨与同情。
他当然清楚后宫争斗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到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为了权力,连亲爹都可能成为牺牲品,更不用说两个情同姐妹的嫔妃了。
以刘太后的政治手腕和野心之重,李宸妃能够存活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包卿,你现在相信哀家的身份了么?”
“臣包拯拜见娘娘!”
包拯经过短暂的沉思,随即俯首跪拜。
公孙策与展昭目睹此情此景,亦迅速跟随,恭敬地跪下致意。
“包卿,快快请起!”
李宸妃的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仿佛久违的阳光穿透了阴霾。
她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已经默默守候了二十多个春秋。
如今终于拨云见日,看到希望的曙光,天际一片明朗。
只要包拯愿意接受案件,坚信不久的将来,她的冤屈便能得以昭雪。
“包卿,你是否仍愿为哀家伸张正义?”
闻言,包拯也陷入了犹豫。
狸猫换太子的案件,牵涉之深,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
案件的焦点落在了庞太师和刘太后身上。
稍有不慎,小命不保。
李宸妃的冤情,本质上不过是后宫中嫔妃间权力的争斗。
刘太后执掌大宋多年,为国家立下了显赫的功绩。
至少在包拯的心中,他对刘太后的政治成就表示认可,并对她怀有一定程度的敬意。
坦白说,谁执掌大宋的朝政,对包拯来说并不重要。
他所关心的是,执政者能否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即便刘娥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他也不会反对。
然而,如果是为了李宸妃伸张正义,未来的发展将难以预料。
处理不当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