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结袖手旁观!”
“说得对!说得对!”
当法国新任总理莫里斯·鲁维埃(aurice rouvier)在议会讲台上愤怒控诉时,法国政客们异口同声地响应。
此时此刻,这里没有右翼,也没有左翼。
只有愤怒的法国人,他们对英国“海盗”和普鲁士“猪”的联合感到深恶痛绝。
“英国人声称与德国的同盟并不具有军事意义,但从英国人嘴里说出的话从来不可信,这早已是公认的真理。为了保护法国免受威胁,我们必须增强军事实力,并与盟友俄罗斯帝国深化关系!”
不久前,法国政坛以左翼阵营为中心,持续批评因“血腥星期二”事件而备受争议的尼古拉二世及其政府。但现在,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必须暂时放下正义的面具。
而这个“更大的利益”就是保护欧洲乃至法国免遭“汤米和弗里茨”(toy atks英\/fritz德)邪恶同盟的威胁。
为此,法国人甚至愿意与任何对象合作,不管对方有多不堪。
这也显示出英德协议的出现让法国感到多么迫切和绝望。
在海军力量上,英德联盟已压倒性地领先于俄法同盟。即便是三国同盟成员之一的意大利,也因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私下协议而举棋不定。
为了生存,法国不得不心怀杀机,变得更强大。
即使摩洛哥危机让法国对俄罗斯帝国的同盟关系感到疑虑,他们也只能拼命维系这段关系。
因为此时的法国别无选择,向英国和德国低头根本不在选项之中。
至于法国的盟友俄罗斯帝国,则忙于镇压国内农民和工人的骚乱,以及各地横行的革命势力,根本无暇顾及英德协议的影响。
“果然,事情最终还是这样发展了啊。”
听到德英谈判成功的消息,谢尔盖·维特露出一丝遗憾的表情低声说道。
虽然早在摩洛哥危机时就已有端倪,但最终德国还是与英国联手了。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毕竟俄罗斯与这两国的关系从来都不简单。
尽管俄德因日俄战争曾短暂合作,但那终究只是临时性的联合,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