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灯泡,就是之前有个叫富兰克林收集雷电所开发出来的吧?’
张北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整个故事要从富兰克林成功地收集到雷电说起,随后这个国家开始以极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双手背于身后,朱元璋望着那个因为自己创造出灯光,而激动不已的爱迪生,淡淡开口,“单凭这一盏灯,似乎并不足以令你这样称赞?”
见状,张北玄笑着解释,“你说得没错,这只是他们众多革新成果中很小的一部分罢了。”
接着。
随着张北玄轻微挥手的动作,周围景象又一次转换开来。
当所有人重新张开双眼之时,
发现自己正处在一间宽大的房间里,
四周不断有穿着西服的外国人在紧张匆忙中移动,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焦急。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对此充满兴趣的朱瞻基问道。
很快,他注意到这些人手里拿着一大张布满字迹的纸张。
“这里是一座报业大楼”,张北玄介绍说。
“报业?” 朱元璋不解地追问道。
“自从人们掌握了利用电力技术之后,在此国度内便涌现出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报纸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一边说一边走近其中一张桌子前停下。
桌上摆放了一台奇怪装置。
恰在这时,机器启动运转,只见一张空白文件缓缓被送进上方入口,待它出来时上面已密布文字符号。
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不需动笔亦无须人工,居然可以直接成文
朱元璋惊诧无比,两眼圆睁如牛铃一般。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渴望拥有的东西。
毕竟作为明朝最着名的勤勉君王之一,每天要审阅数千上万件公文已是常态。
尽管精力旺盛如其子朱棣对此也只能摇头赞叹,
但再如何努力也是血肉之躯,终会感到疲惫,不愿整日埋头公务。
然而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只要有一天放松警惕,则手中的权力可能随之失去控制力。
所以唯有坚持不懈,保持高压工作模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