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点。
第一,这些人醉心于科研,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攻克难题之上,对于迎来送往,人情世故等方面一窍不通,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是个巨大的人情社会,有些内容的复杂程度甚至要超过一道数学难题,他们根本不擅长这些,因此工作,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难。
第二,我想你也应该清楚,目前我国的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经济,一切都要为发展经济而让路,因此国内有很多科研项目都出现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的困境,这就导致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何谈其他呢?”
方亭序认同的点点头,对此略有耳闻。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特别能形容当下局面,叫“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很低,而身上背负的科研任务却很重,如此恶性循环下很容易导致身体状况出现问题。
甚至有些人还英年早逝。
比如蒋筑英,罗健夫等人,他们都是神州杰出的科学家,却都因为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问题牺牲。
另外。
关于关于下马很多高精尖项目的做法也让人痛心不已,其实在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科研进展相当神速成功。
早在1958年7月,我国便成功研制出硅单晶,于1959年实现硅单晶的实用化。
1963年,我国便成功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
196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精度达微米的全自动步进重复照相机,并批量生产推向全国。
……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可惜在80年代,我国为了全面发展经济,很多一系列军用民用尖端高科技项目纷纷下马,光刻机,芯片,大型喷气式飞机,大型计算机等等,可谓是血之黄昏。
大环境如此,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自然也跟着没了用武之地。
试想一下。
如果国家能够大力支持推动这些科研项目的话,那么我国的实力一定会得到飞一般的发展。
当然,这是后话。
方亭序是个重生者,但这辈子也不可能混到红墙之内,只能尽自己能力去做一些改变。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