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有违失则劾奏。”
《蔡质汉仪》: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公法府掾属高第补之。初称守,满岁拜真,初治剧为刺史、两千石。平迁补令。
东汉由于不设御史大夫,而设御史中丞。其下侍御史十五人,一人分掌一州的监察职能。
与前汉有御史大夫的时候所监管的内容不同,后汉的侍御史权势大些。
如《通典》所言:桓典为侍御史时,执法不避人,好骑一青白相间的骢马,京都畏服之。又如张纲和陈翔为侍御史时,参奏大将军梁冀的罪责,皆是嫉恶如仇之才。
如今王允得此职,似乎像一脉相承似得。
而前汉的侍御史就忙得多,惠帝时,御史还要监察三辅,后又置监御史来监察州郡。
还有些侍御史被派去督州郡盗贼,位同于监军。还有些则是被派出去都督军粮转运,也被称为督军粮侍御史。
而后武帝时,又有绣衣侍御史,但不常置。这官职在东汉亦有设置过。这类人又要监督盗贼,又可以参劾贵戚,职能和权势和所管辖的事务算是两汉侍御史中最多,也是最忙的。
观御史其根本职能,还是一个监察机构。其中丞相和御史大夫权势太重,在西汉总揽朝政。
东汉立国后,便以千石的御史中丞总领御史大夫的职能,是个典型的位卑权重的官职。其如汉代的刺史一般,履行以卑位监察高位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