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到最后,其中一名男生来自山东,学法律的;另一名男生来自江苏,学国际贸易的,为了得到杜鹃的青睐,两人提出采用世界上最公平的竞争方式——“决斗”。
山东男生凭借人高马大,力大如牛,认为男人之间的较量,就应该用拳头说话,简单粗暴,谁能首先把对方打倒,谁就是胜利者。
山东男本来想利用暴力,三拳两脚把对方打个鼻青脸肿,让他知难而退得了,后来仔细想了想,自己是学法律的,这种方式还是不够妥当,会留下话柄,在杜鹃心目中的形象也不会高大,于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江苏男生身材相对单薄,知道和对方比蛮力、暴力,胜算不大,他的英语口语特别好,和老外对话如行云流水,毫不费力,若和对方比英语,对方肯定输得屁滚尿流,冥思苦想后,发现这对对方不公平,以长制短,有点欺负人,有失公平。
两人都抓耳挠腮,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公平的“决斗”方式,于是两位“仇人”经过商量决定,邀请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做裁判,由他出题,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其实,杜鹃并不知道有两位男生曾经为了得到与她交往的机会,进行过心思缜密的“决斗”,在她看来,两位男生尽管都有各自优势,但在她的心目当中都不是自己男朋友的最佳人选,那时的她还不想因为谈恋爱而影响学业。
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式,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杜鹃拒绝他们的求爱,主动权在她的手上。
然而两位男生并不知情,只知道谁赢了,谁就有资格追求杜鹃,至于能不能追上,并不在“决斗”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典型的“皇上不急太监急”,“热脸贴冷屁股”。
两人找到法学院学生会主席说明来意,主席否定暴力比拼和英语口语挑战等方式后,仔细思考了一番,终于想到一个最公平的方式。
“你们各自准备一份礼物送给杜鹃,看她会喜欢谁的礼物,谁就胜出。”主席自认为这个比拼方式有很大弹性和想象空间。
两位“仇人”约定,明天晚上,在国贸学院操场上,将礼物交给杜鹃,由她做出选择。
法学院学生会主席负责邀请文学院的杜鹃前来接受礼物。
经过一夜的思考,法律男和国贸男都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