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了宫门,这些事儿就瞒不了谁,也没必要遮掩。至于鼎、簋、豆、俎、匕、鬲、甗这些东西,就供起来吧,别弄坏了,以后再出点什么错处。反正自己过日子也不讲究士礼,也不需要拿这些东西摆谱,另外就是,张诚一直对这些青铜器有些腻歪,青铜器制作的时候,会混入铅锡之类的金属,保不齐还有砷,铅砷都是毒物,对身体没啥好处。自己在上郡的时候,幼年都是使用陶土的食器,后来有了铁作坊,就用铁锅烧菜。始终不肯用青铜。在咸阳住下来以后,也是从商行拿了铁锅,在府邸中建了火墙火炕和煤灶,日常吃的多是铁锅炖之类。日常的餐具,也只是粗瓷或者漆器,求的是一个便利和安全。
在私宅里,张诚的生活和大多数秦人不一样的一点,是大多数秦人习惯于席地而坐,而张诚,吃饭写字都使用高桌和椅子,两腿自然垂下,血脉畅通。虽然在外面参加宴饮或者做事、或者招待客人的时候难免要在席上跪坐,但是在自己家里,还是高坐会舒服很多。跪的久了,腿都会罗圈。
这些桌椅不是从寺工定制的。寺工当然有这个能力,但是张诚没有这个权限。寺工所产,全是大秦国家的资产,找寺工工匠定制家具拿出来,那就是贪污。
这些桌椅是从许记定制的,许记有自己的作坊和匠人,比之寺工的水准当然差很多,但是张诚在这方面也不是特别挑剔。
说话间,许记来人送东西。
张诚和张村之间的通信,一直是通过许记来实现的。一个月四五次,张村的商队送货物到咸阳,便带了给张诚的书信和一些寄送给张诚的物品。在下一次商队返回张村的时候,就带回张诚的回信。
书信主要是学生的课业,公孙尼子的书信和赵杏儿的私信。回信则包括张诚对学生课业的批复,一些张诚零散的笔记,用于学生们参考学习。以及……给赵杏儿的私信。
夫妻两个新婚不久就分开,靠的就是这些书信来维系彼此的感情。前两个月的信里,赵杏儿说,月事未至。这便是有了身孕,至今已经越发确定此事。但是赵杏儿依然坚持去学校上课学习,还要作为班长和学长,负担本班和低年级同学的一些课程。
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所不同,此次前来递送书信之人,竟然是许记的大掌柜!要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