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不打算学写字,也不打算认字。小篆神马的,最难学了,想一想过不了几年就改朝换代,大家就该使用隶书了,就没必要现在学什么小篆。隶书自己也不打算学,繁体字什么的,当然大部分繁体字也能认识,但是写起来还是麻烦,隶书的蚕头燕尾什么的,写那么华丽做什么?简单点不好吗?
自己虽然一不小心被弄到了秦朝,但是想一想,自己总不会去做一个文臣,以后就在村子里好好过日子,搞点儿什么科技发明啥的,把之前没完成的项目继续做起来。虽然秦朝条件差点,没啥正经工业,但是在纯农业基础上,重建一个重工业体系,仔细想想也没多复杂。
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张诚一度觉得自己堕入了地域,两个世界的技术反差和生活条件反差让他好一阵无法接受,但是过去这几年,在头脑中一遍又一遍想过,发现其实两个世界的差距并没有多大,没有2000年的技术差距,以张诚有限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技术知识,回过头去看,如果一切顺利,在大秦这样的社会下,重建一个规模的重工业体系,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如果有一个精确的路径指导,只针对一些特别关键的技术节点下功夫,可能20年时间就能把技术升级个七七八八。
有些人觉得工业革命的过程经历了200年,实际上是因为这200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低水平的探索,相当于全人类用两百多年的时间磨磨蹭蹭的前进着,张诚大略估算过,从开始连钢铁到飞机满天飞,如果技术指导是正确的,所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
当然,实现这么大的技术跃迁需要大量的资源,甚至需要国家政府强力介入,或者有财团强力支持。在大秦这个当下,在高奴县这个偏僻的地方,想快速实现这些还是有难度的。
比如,至少你手里要有铁矿和煤矿,才能开始蒸汽机时代,有了蒸汽机、有了动力,后续的一切就很简单……不过这个地方煤好像不太缺。那就差铁矿了。铁矿石是什么样的?张诚不知道。自己身为航天工程师,从事的主要是后半程的工作,对最基础的工业原料所知甚少。高炉什么的只能说对大概的结构,原理一知半解,至于铁矿石在哪儿,如何开采,那就完全不知道。
但是可以问啊。虽然村民们就都只知道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