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继续着他校正历史的征程,每到一处都如同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挖掘宝藏,只不过他探寻的是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
他来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欧国家,那里有一座隐藏在深山之中的修道院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据说有着数百年未曾公开的历史文献。当林逸踏入那扇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时,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扑面而来。昏暗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在布满尘埃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仿佛是历史的碎片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在图书馆的一个偏僻角落,林逸发现了一本装订简陋但却有着特殊意义的册子。册子的纸张已经脆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上面的文字是一种古老而晦涩的东欧语言,但经过他的仔细辨认和借助翻译工具,他震惊地发现这是关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记载。然而,这记载简直是天方夜谭。它声称中国古代造纸术是从东欧某个部落的简易纸张制作方法演变而来,并且将中国造纸术描绘得极为粗糙,仅仅是一种偶然得到的制作方式,完全忽视了中国造纸术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林逸深知中国造纸术的伟大。那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麻纸到后来的宣纸,造纸术经历了漫长而精心的发展过程。古代工匠们精心挑选原料,如桑树皮、麻纤维等,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抄纸、干燥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古人对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就像制作宣纸,那洁白如雪、薄如蝉翼却又坚韧无比的纸张,是无数次工艺改进的成果。这册子中的记载无疑是对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严重歪曲。
离开东欧后,林逸又辗转来到了南亚的一个古老学府。这座学府的图书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地宗教和文化的元素,像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圣殿。当他在图书馆中寻觅时,发现了一份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文献。这文献中的记载让林逸瞠目结舌。
文献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描述成一种等级森严、压抑人性的思想体系,说儒家倡导的礼仪是一种束缚人们自由的枷锁,而儒家的道德观念是一种封建统治的工具。林逸感到无比愤怒,他深知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儒家倡导的“仁”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道德准则,它鼓励人们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礼”并非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