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与喜悦。
欢声笑语在田野间久久回荡,这丰收的画面,定格成了军民一心、共度时艰的最美图景。
农闲时分,梁山军再度整饬,将士们扛起铁锹、推着推车,奔赴劳作新战场。
他们与百姓并肩,誓要在大名府与曹县之间开辟坦途。
晨曦中,军旗漫卷,号子声嘹亮。林冲、卢俊义等将领带头挥锹破土,泥土翻飞,一锹锹夯实着希望。
士兵们三人一组、五人一伙,或挖沟排水,或搬运土石,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
鲁智深力大无穷,独自推着满载土石的推车健步如飞,还高唱着豪迈的歌谣,为大伙鼓劲:“咱这一身力气,就要为百姓造条好路!”
贾宝玉指挥有度,依着地势规划路线,确保道路笔直平坦,可供六辆马车并行不悖,畅行无阻。
道路渐通,百姓欢呼。而在大道两旁,贾宝玉与王熙凤的善举悄然落地。
他俩瞧出商机,更心系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遂出资聘请这些老人经营茶寮与客栈。
简易的茶寮里,老人们笑容满面,摆上大碗茶,为过往旅人解渴。
客栈中,床铺整洁,饭菜飘香。一位曾在大名府街头乞讨的老人抹着泪说:“多亏了梁山军修路,还有贾爷、凤妹子给咱这营生,如今也能活得体面!”
王熙凤目光长远,念及孤儿成长,一所孤儿院在曹县拔地而起。
院里书声琅琅,先生悉心授课,孩童们睁大眼睛汲取知识养分。
不仅如此,每日特定时段,孩子们可依兴趣选学手艺或武功。
心灵手巧的学刺绣、制陶,好动的扎马步、练拳脚。
每逢学成,院里的奖励机制随即启动,回收孩子们的精美手工艺品,或评定练武成果给予赏钱。
有个叫小虎的孤儿,靠卖自制的木雕小件攒了零花钱,攥着铜板咧嘴笑:“俺能靠本事挣钱啦,将来也要像梁山好汉那般助人!”
岁月更迭,这条大路车水马龙,客栈茶寮生意兴隆,孤儿院人才辈出。
梁山军守护的不只是土地,更是希望;王熙凤、贾宝玉点亮的不只是生活,更是未来。
两地同心,军民携手,一幅昌盛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