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即使都是五六口人,家境也是等差不一。有一家俩大人四个孩子的,有一家三个大人三个孩子,也有一家四个大人两个孩子的。像俺家就是俩大人四个孩子,俺家有俺爹俺娘,孩子有大哥,二哥,我和四弟弟。像张叔家,有张叔张婶,他还有一个老人,三个孩子。像世存爷爷家,老少三代,各有两个。
家庭情况的不同,走路的方式,走路的快慢也就不一样了。有的家没啥困难,像家里都是年轻人,那是一路欢歌:路上,走着,蹦着,跳着,就到了曹县了。有的家走路难度相当大了,最可怜的是那些三十多岁,四十来岁的小脚女人,她们都是清朝过来的人,都是裹过脚的,有的家婆媳都是小脚,像俺的心想奶奶家,婆媳两个都是小脚,孩子还小,又没有俺心想爷爷了,俺心想爷爷当八路军时牺牲了。这回移民,可是苦了他家了;家里一共五口人,只有俺叔能走路,其余的四个人都不能走路。这一路呀,俺叔借了一个木头轱辘的车子。车轱辘还很小,那个时代,国家还没有小胶皮轱辘的车子呢。这么个小车子,还得推四个人。四个人是指定是推不了的,得分开推,一次只能推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没办法,就得倒段推,推一段,叫这个先下来先慢慢走着,再回去推那俩人。
像俺家走路相对难度就小一些,六口人。大哥十三岁,二哥八岁,他们都能走,俺小,三岁,不能走,有爹背着俺;四弟弟小,才六个月,俺娘能抱着。况且,俺家走,还增添了一个二表哥。因此,俺家走路就比较快。
走路快的,刚到下午,就到了曹县了。到了曹县,曹县有管事几个人,就给看上了,凡是移民都不让进城。管事的人,就叫这些移民在曹县城西野外,已经收割过的一大片地上等候。
本来这些早到的年轻人,还以为自己先到了,以此为自豪呢,想高兴高兴,想到曹县城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有很多人,都没来过县城。可是,管事的人就不准进城。问原因,他们也不说。就说车快来了。济宁来了汽车,你们坐车就得走了。实际是政府怕这些移民一旦进城里了,在县城里再要起饭来了,再不走了,那事就不好办了。
俺家,俺爹带着俺们开始紧的走,怕落下啦。后来看俺后面还有几万人,就不着急了。俺们走一走,歇一歇。俺爹心里有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