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号早晨8点,俺们移民的队伍就出发了。出发,俺们从魏湾政府门前聚齐,一起出发。
出发,是步行。那个时候,当地没有汽车,也没有火车。就别说坐汽车火车了,大多数人,都活了半辈子了,还没看到汽车火车啥样呢。
当地没有汽车,上级也没给安排。领导告诉了,大家都得走。走,往哪走,魏湾的领导只告诉第一站,往曹县走。对于下一战,他也不敢说。走,说的文化点,那就是步行呗。步行是步行,走路的速度也没做要求,但到曹县有要求,要求当天就得到,最晚不能超过第二天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都得走到。走,大家得知道路程呀,有多远呀?走的时候,心里好有个数呀,好有个计划啊,是走慢,还是走快点。可惜的是,路程多远,谁也说不上来。实际上,从魏湾到曹县,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准,没法说准。那个时候,国家刚刚成立,乡下的路还基本没有建设。
路,是有的,那是历史留下的老路,都是土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有宽有窄。都是人们走的多了,自然形成的。因而,问起路来,就有说三十五六里的,有说四十多里地的。不管怎么说,步行是定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步行。
上路时人人山人海,究竟是多少人,当时谁也说不清楚。有说几万人的,有说十几万人的。但,一看,上路的人黑压压的一片。
不管怎么说,人们盼望已久的好事——安置移民是来了。
来了,大家就够高兴的了。你想啊,人们从水库搬回来大半年了,要饭也要五六个月了。这回,政府要安置了,能不高兴吗?
一开始,从魏湾政府门前上路,政府领导一声令下,一喊启程——出发。水库向黑龙江的移民,人们像决堤的潮水一样,迅速涌向魏湾通往曹县的大道上。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一下子抢着上路了。
上路了,有跑的快的,也有走的慢的,还有躲闪不及的,就有很多还被踩到了。
上路了,大家心里都有个念头,上曹县去,到了曹县国家就能又有安排了,是坐汽车走,还是坐火车走,就有一定了。
这次移民都的一家一家的,一家子有两三口人的,有五六口人,还有七八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