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内心深处很怀念乔布斯,但莱文森在心中也不得不如此默默感叹。
乔布斯的偏执,是苹果崛起的根本动力。
从最初的ac,到ipod,再到改变世界的iphone,他总是能凭借直觉和疯狂的坚持,扭转所有的质疑和困境。
然而,他的偏执并非没有代价。
莱文森想起了那些年会议室里的激烈争吵,乔布斯几乎不容忍任何异见,哪怕是最忠诚的团队成员。他会将一切不符合他期待的产品砸得粉碎,他会对团队成员的失误毫不留情地嘲讽。
而这些偏执,最终造就了苹果的辉煌,也让内部关系变得极其脆弱。
“活着的乔布斯是个天才,但他也让每个人筋疲力尽。”
尽管莱文森不愿承认,但这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乔布斯死后,苹果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适应期。
库克接棒,用他标志性的稳健风格,将苹果变成了一台更加高效的机器:
——供应链更强,财务数据更好看,股票市值更是直逼天际。
但也正因为如此,苹果的创新锐气似乎被削减了。
乔布斯是刃,而库克是盾。
问题是,萍果现在是更需要刃还是盾?
莱文森不得不承认,从最近几年库克的表现来看,库克是乔布斯最好的接班人。
他不像乔布斯那样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但他有能力将苹果的庞大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
他尊重团队,尊重数据,更尊重市场规律。
在库克的领导下,苹果从未停止盈利,也从未停止增长。
但增长的另一面,是创新的疲态。
“我们不再做出能惊艳世界的产品了。”
莱文森心里一阵苦涩。
他也明白,这并非完全是库克的错。
乔布斯的时代,是开疆拓土的时代,智能手机行业几乎是从零开始。
而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走向成熟,留给苹果的“颠覆机会”少之又少。
这时候,团队的稳定性、财务的稳健性,比个别天才的灵感更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库克的模式能持续至今。”莱文森沉思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