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太平。
于是,朕把皇位传给了朱权,这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皇帝。自他登基以来,整顿吏治,锐意进取。
然而,近日风闻贪腐横行,吏治隳坏,还有些勋贵、官员趁机闹事。
这是因为,朕深居九重,竟至蒙蔽视听,抚驭失当,实乃罪莫大焉,与朱权没有任何关系。
昔者,朕常谕群臣以“民为邦本“,今看到各地州县的官员,或巧立名目,鱼肉百姓;或朋比为奸,私吞公帑。甚者,刑狱不公,黑白颠倒,致使黎庶困顿,膏血为竭。
此皆朕怠于考课,姑息养奸之过也!
朕虽年迈,岂能不知善恶?于是朕有了决定,废除珠宝等奢靡之物,更改我此前的膳食,削减宫廷的开支。
如今朕的孩子朱权年龄还小,不过已有仁君的迹象,希望勋贵和官员们多给他一些时间,相信在他的治理下,大明国力必然蒸蒸日上。
至于在这期间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应该全部由朕来承担。
尚祈皇天鉴察,祖宗垂佑,助朱权涤荡浊秽,再兴太平。
朱权身子晃了晃,仿佛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缓缓跌坐在椅子上。
他的内心此刻如翻江倒海般复杂,震惊、疑惑、愧疚、感动等诸多情绪交织在一起,搅得他五脏六腑都隐隐作痛。
他怎么也想不到,太上皇竟然会为了自己下罪己诏。
朱元璋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啊!
朱权忍不住捂着脸,泪水不受控制地从指缝间涌出。
这是众人第一次见朱权失态,方孝孺向前走几步,想要劝解朱权,却被姚广孝拉住了胳膊,默默摇了摇头。
见方孝孺不解,姚广孝微微眯起眼睛,轻声道:“这是太上皇在保护陛下,将罪责揽到自己身上。今后,再也没人敢指摘陛下了。”
“陛下之所以难受,是因为陛下心里过意不去。其实陛下能处理好这件事的,只不过,手段可能比较激进。”
“可太上皇一旦发布诏书,就等于替陛下背了锅。陛下身上再也没有任何污点,今后推行政策,也会十分顺利。”
“千古一帝……千古一帝啊!”
杨溥年龄还小,未曾见过太上皇,此刻也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