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微眯着眼,看着豪情万丈的朱权,笑道:“我敬十七叔一杯。”
两人的年龄相仿,甚至朱允炆还要大一点,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话题,酒足饭饱之后,两人又点评起朝堂的诸多贤臣。
朱允炆恍惚的觉得,十七叔是个好人啊。
等到天黑,朱权才离开府邸。
蔡平搀扶着朱权上了马车,费了好大力气把朱权放到车厢。刚驱赶马车离开此地,却见朱权十分清醒的坐了起来,晃晃脑袋,完全没有酒醉的模样。
蔡平吃惊的询问道:“殿下,您酒醒了?”
“本王就没有喝醉。”朱权说话中气十足。
“那您去找皇太孙,打探出什么事情没有?”
“大侄子这人啊,还是对亲叔叔们很防备,估计一心想要削藩呢!”
其实朱允炆也算聪明,谋略不错,能听得进去大臣劝谏。
可问题是,他压根就没有什么主见,因为他什么劝谏都听,身边要都是诸葛亮那样的贤才,那他就能成为千古一帝。身边要是坏人多,那他就是桀纣。
现在建文三傻围在他身边,整天给他灌输儒家思想,那他就对士子们有好感,对藩王们有偏见,认为这些藩王是他的称帝路上的障碍。
其实,如果能恰当的使用藩王,那么藩王将会成为大明最强大的矛,征战沙场,开疆拓土。
纵观大明一朝,凡是懦弱无能的君主,被儒家士子们奉为明君;凡是有作为的君主,都被儒家士子们黑的很惨,就连马皇后这样的圣后,也被士子们嘲讽脚大。
最可惜的,便是明武宗朱厚照,这位在史书上十分荒诞的皇帝。
他登基后,先是钻进豹房,不见任何大臣,中旨封自己为大将军。
紧接着,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离开京城,亲赴边关,让大臣没有任何反应机会。御驾亲征和蒙古小王子干架,并且大胜。
随即调边军进京,组建天子亲军。
就当朱厚照手握重兵,准备整顿朝局,大干一场,中兴大明的时候,却落水受到惊吓,三十岁的年龄就去世了。
“殿下到底想做什么?是要向皇孙示好吗?”蔡平忍不住询问道。
朱权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