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父皇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托。”言罢,他便起身向御书房行去。
御书房内,墨香浓郁。
朱标点燃了几支蜡烛,在桌前坐定。
手持羊毫笔沾上浓墨,在宣纸上挥洒开来。
他回想着今日讨论的每一个细节,并且一一记录下来。
提及到摊丁入亩和开放商路等政策时,他更是小心翼翼地斟酌着措辞。
这些都是朱樉提出来的新政策构想,不仅需要精确无误地传达其思想核心,还得使之易于理解和执行。
随着时间流逝,窗外月色渐渐西移。
终于,在夜深人静之时,朱标放下了手中的羊毫笔,看着面前完整的总结报告心里一阵满足。
第二天清晨,朱元璋醒来后就径直地前往御书房。
待看到朱标一夜未眠地赶出这份报告文书时内心是即喜悦又心疼啊。
“标儿啊,此事虽然重要,但是你也不用这么赶啊,前几日那葛文武才刚刚给你诊断过让你要好好休息,你怎么又这样拼呢。”朱元璋生气地说道。
朱标则是平静的回复:“父亲你也知道此事较为重大,我身为太子理应全心全意地对待,怎么能因为一点身体原因就拖沓呢。”
朱元璋欣慰地看着朱标:“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你这个太子啊,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棒的!”
随后朱元璋召见了二虎:“去,请李善长和宋濂进宫。”
二虎立即领命而去。
李善长和宋濂是当时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兼官员。
李善长以其治学严谨、品行端正而闻名,宋濂则因其博学多才、见识高远而备受尊敬。
朱元璋召见二人也是因为考虑到此二人的品性和能力非常适合商讨像土地改革这样的大事,毕竟昨日在讨论的时候喝了不少酒难免有些上头,今天正好让这两个能臣来仔细评判一下这项政策究竟可不可行。
当李善长和宋濂抵达时,朱元璋亲自将那份由朱标整理好的文书交给了他们,并注视着他们阅读时脸上微妙的表情变化。
“这时昨日咱与两位王爷共同商议出的一项土地改革政策,此次土地改革涉及到‘摊丁入亩’与‘开放商路’等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