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个十四岁的孩子,沈宁柏当即激动的催促她。
“快,快回去叫人,让爷爷他们都来看看。”
沈玉姝快步跑前院,站在院中大喊一声,把一家老小都喊到后面菜地去。
沈安信跑的最快,第一个冲出了院子。
“你说啥?”沈老爷子以为自己听错了,踏出房门又问了一遍。
“田里出苗了,快去看看吧。”沈玉姝指着后院的方向缓了缓呼吸说道。
沈宁柏正在挨个揭开稻草帘洒水,看大家来了,忙揭开棉布。
秧苗长势很好,出苗率也高,总之情况比沈玉姝预计的要好的多。
围着的众人脸上纷纷露出笑意,沈老爷子更是不止的点头。
照这个情况看一年两季完全有望啊。
水稻出苗,沈玉姝更加小心控制温度和湿度。
一时怕它水少了,温度低了,伺候秧苗比伺候顾氏都周到。
秧苗长出第一片叶子用了五天,叶鞘高度只有三厘米,棚温在二十二度到二十五度。
第二片叶长出过去了十天,这是秧苗的离乳期,温度在二十度到二十二度。
苗床始终保持湿润,稻草帘揭开的时间越来越长。
沈玉姝把这些变化纷纷记录在册,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不放过,还偷偷拍了照。
每天除了观察生长情况还要给秧苗除草,为这事她还闹了笑话。
因为分不清杂草和秧苗,在她看来两个长得没什么区别,还是沈宁柏教的她。
秧苗长的很好,再加上她时不时的偷加灵泉。
连沈老爷子都惊叹她第一次竟然做的这么好。
沈玉姝却渐渐减少了灵泉的用量,秧苗长的好就算了,连杂草都那么旺盛。
这就说明地里的肥力足够不用她多此一举。
顾氏看女儿每天辛苦守着秧苗,自己挺个肚子帮不上什么,倒把沈安信骂了一通。
沈安信挨了骂心里委屈,但还是听话的去找女儿,问她农家肥发酵好没有。
沈玉姝数数日子觉得差不多了便到田里揭了帘子。
用钉耙翻了翻中间,深褐色的絮状伴着一股怪味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