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北宋年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出,他却成了愚忠和不识时务的代名词。

    因为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隋朝已灭,坚守毫无意义,只能徒增伤亡。

    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了,至少此时,尧君素还活着,还是那个忠心耿耿,铁骨铮铮的汉子。

    故此,才一走到宫门口,尧君素便立刻将身上兵刃解下,然后对禁军抱拳说:“还请几位通禀陛下,就说河东守将尧君素奉诏入宫。”

    “尧将军客气了,陛下早有旨意,将军若来,可自行前往大业殿,无需禀报。”

    那些禁军还礼,赶紧笑着解释。

    “哦。”

    尧君素这才哦了一声,入宫朝大业殿走了过去。

    到了大业殿,看见杨广正在批阅奏疏,尧君素便单膝跪地行礼:“臣尧君素,参见陛下。”

    “哈哈哈,尧卿来了,不用多礼,都是老熟人。”

    杨广笑笑,待尧君素起身后,他才仔细打量着尧君素,然后微微颔首问:“尧卿啊,如今我大隋已然攻占了高句丽。”

    “朕有意让你出任高句丽大都督,总揽高句丽故地一切军政要务,为朕镇守一方,卿可愿往?”

    杨广没有和尧君素进行任何弯弯绕,对这位老熟人,他也不需要试探,大家知根知底。

    “回陛下,臣不愿。”

    但尧君素却略一沉吟,摇头回道。

    “甚?不愿?”

    顿时,杨广一怔,随后才不可思议问:“你的意思是,你要拒绝朕的好意?”

    “这事你可得给朕说清楚了,不然后果你明白啊尧卿??”

    杨广就这么不可思议盯着尧君素,还真没想到,尧君素这位心腹,居然会拒绝他的好意?

    这简直出人意料。

    当然了,也只是如此而已。

    至于说生气,,杨广却并不生气。

    因为他清楚,尧君素既然拒绝,那就肯定有拒绝的理由。

    果然,就在他如此想时,尧君素也已经再次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文不能安邦定国,武不能封狼居胥。”

    “陛下若是让臣去守一城,守一郡,臣即刻领命,誓死为陛下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