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王世充让人传来的消息,高句丽王此次准备了十五万兵马,意图渡过辽水,从梁郡扣关。”
“即便王世充是咱自己人,那渊太祚咱也打算拉拢。”
“可当下却也还未曾拉拢。”
“既然没有,那高句丽的这十五万兵马,咱就必须挡在国门之外,绝不能让他们攻破梁郡,进入大隋境内。”
“这点各位内阁大臣应该没有异议吧?”
杨安肯定是不会让高句丽兵马进入大隋境内的,因为一旦他们扣关成功,就意味着会有百姓惨遭屠戮。
这是他不允许的。
故此这会,杨安觉得还是说说这事,提前布防,比扯他老爹那些破事要重要的多?
毕竟他老爹的事,说到底也只是家事。
家事哪有国事重要?
“嗯,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肯定的,臣等也赞同郎君之主张。”
观王杨雄他们颔首,随后杨雄才建议说:“若是如此的话,那咱就从十二卫里抽调四卫,先遣二十万大军过去,于梁郡一线布防。”
“就是这二十万大军,该由谁来统领?”
说到这时,杨雄也在思索。
甚至就连房玄龄他们也一样。
当然这可并非他们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只是想看看杨安的军事指挥才能,探一探杨安的底。
毕竟他们见过最多的,还是杨安在其他方面所展现的才能。
至于领军方面,他们见的也很少。
“就让徐世勣和来护儿一同领军吧?”
“来护儿为辽北道行军大总管,徐世勣为副将,再辅以单雄信,张须陀担任左右翼先锋,各位以为如何?”
杨安沉吟了下说道。
他这么安排,肯定是有他的用意。
因为徐世勣和单雄信都属于年轻将领,如此安排,一来可以让他们跟着来护儿和张须陀学习。
至于第二,第二那就是防止这些原本属于大隋的臣子产生异心。
尽管他也不觉得这些人会有异心,但该留的后手,他还是要留的。
“嗯,来护儿身经百战,由他来担任辽北道行军大总管倒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