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期待。江山社稷非寻常之物,承其重者,需有过人的才干,更需有隐忍的胸襟与应变之策。朝中臣子虽多,但并非皆心向朝廷。众生百态,你须明白,光有才能不足以立足,需用心看清人心,方能成就大事。若承此位,便须时刻防备,不容有失。”
胤禛略微一怔,随即躬身恭敬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若承此重任,必以百倍之力,竭尽所能,维持朝堂稳定,绝不负父皇厚望。”
他看向康熙,目光中闪烁着一丝坚定,隐隐透出壮志未酬的意气,显然对未来之路已有所规划。
康熙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个儿子的沉稳与坚韧更加赞赏。
沉吟片刻,他缓缓说道:“胤禛,朕早有传位之意,但传位之事非同小可,关乎江山社稷,朕需你心有所备。今日便召你前来,拟一道圣旨,你可明白?”
胤禛心头一震,抬眼凝视康熙,眸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半晌才缓缓道:“儿臣明白。”
康熙挥手示意身旁侍立的心腹太监赵昌取出圣旨笔墨。
赵昌小心翼翼地将笔墨呈上,康熙握住笔,凝神片刻,才开始书写: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 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圣旨书就,康熙将笔一顿,抬头望向胤禛,目光如炬。
他沉声道:“此旨一道,便是定鼎之根基。胤禛,朕将天下托付于你,你可有话说?”
胤禛双膝跪地,额头贴地,恭敬而激动地说道:“儿臣必当尽心竭力,不负皇阿玛重托,誓护大清,决不懈怠。”
康熙点了点头:“大清之江山便托于你,日后有你在,朕才放心。”
康熙不再多言,默默注视着胤禛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