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南下,并直接带入极地的冷空气。随着北极涡旋的活跃,冷空气逐渐从北极圈进入我国,并迅速影响到东北地区。随着北极涡旋的再次发力,它将北极圈内的寒冷空气带到我国东北,寒潮的影响逐渐扩展至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据气象部门监测,2月5日早上,极寒的空气主体已经到达大兴安岭至贝加尔湖之间,温度骤降至-40°c以下,局部地区气温更是突破历史极值。其中,图里河地区出现了-428°c的低温,哈尔滨气温也跌至-307°c,成为今年第一个跌破-30°c的省会城市。内蒙古草原地区更是遭受重创,温度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接近-35°c的低温。
随着极地涡旋的继续南下,寒冷的气流不断推进,这波冷空气让原本寒冷的东北地区气温再创新低。寒潮的主力来自于冷高压的增强与极地涡旋的互动。当冷高压从北极地区快速推进并稳定在我国东北上空时,它的冷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南传播,迅速带动了我国北方及东北的大幅降温。
此次寒潮不仅带来了大幅度的降温,还推动了风速的增加。大风继续加剧局部地区的低温影响,同时也加强了降水过程。特别是华北、黄淮及东北地区,都迎来了强降雪,气温剧降,北风呼啸,给出行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冷空气的持续南下,2月6日,寒潮正式影响华北、黄淮、华东等地区。中央气象台在2月5日早间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预计寒潮将在接下来几天内继续增强。冷空气的路径逐渐南扩,影响范围逐步加大。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的部分地区将经历6-8°c的降温,局部地区降温幅度甚至达到10°c以上。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虽然降温幅度相对较小,在4-6°c之间,但个别地区也会出现7~8°c的降温。由于寒潮主力的强度逐渐增强,随着南北气流对抗加剧,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替导致了雨雪的变化。南方的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尤其是西南和江南西部一带,部分地区甚至再次出现了下雪的概率。
此外,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气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昆仑山地区降温幅度甚至达到12°c以上,这进一步加剧了天气的变化。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昆仑山部分高海拔地区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