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都仿佛承载着马海德一生的心血与希望,也牵动着国家未来的科技走向。

    江铭的目光在字里行间跳跃,时而凝重,时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这份科研成果,确实如马海德所言,是一项关于新能源的革命性突破。

    它不仅解决了当前能源危机的关键问题,还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洁能源转换机制,一旦实现,将极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江铭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深知,这份成果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个人恩怨的范畴,它关乎国家的能源安全,关乎地球的生态环境,更关乎全人类的未来福祉。

    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每一步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他迅速联系了国家科技部的相关专家,组织了一场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灯光昏黄而温暖,各路精英汇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严肃而又兴奋的气息。

    江铭将马海德的科研成果详细阐述,专家们或凝神倾听,或低头笔记,偶尔有人提出疑问,也有人立即给予解答,整个讨论过程紧张而有序。

    经过一整夜的深入分析与论证,专家们一致认定,马海德的这项技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潜力,对于推动国家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风险挑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建议。

    江铭听着专家们的汇报,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他欣慰于这项成果的巨大潜力,忧虑于如何平衡法律的公正与科技的进步。

    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异常艰难,但他也坚信,只要心中有光,前方必有路。

    于是,他着手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计划,旨在既依法对马海德进行惩处,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他的科研成果。

    他亲自与司法部门沟通,争取在法律框架内为马海德争取到最宽松的待遇,以便他能继续参与科研项目的后续工作。

    同时,他还积极筹备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这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确保它能够真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