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宣室殿内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饶是卫青也眉头紧皱,率先出列,一脸担忧地说道:“陛下,西南夷之地局势复杂,叛乱频发,非武力难以镇压。”
“董仲舒虽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可他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担此重任?恐难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平定叛乱。还望陛下三思,另选良将前往。”
紧接着,金日磾也站了出来,拱手进谏道:“陛下,卫王所言极是。西南夷向来凶悍,多次与我大汉对抗,要想彻底平定,需有勇有谋的武将方可。董仲舒一直专注于学术和教化,对军事之事知之甚少,贸然让他前往,不仅难以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让他陷入危险之中,这对我大汉的人才也是一种损失啊。”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说:“一个书生,去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能有什么作为?”
还有的说道:“这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西南夷的叛军可不会因为他是个文人就手下留情。”
面对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刘据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的担忧朕都明白。但你们只看到了董仲舒文人的一面,却忽略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他虽不擅长武力,但却深谙人心,懂得如何教化百姓,团结各方力量。朕相信,西南夷的叛乱并非仅仅是武力冲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碰撞。”
“董仲舒若能将朕的思想和大汉的文化传播到西南夷,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我大汉,自然就能化解矛盾,实现真正的平定。”
然而,大臣们依旧面露怀疑之色,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出列说道:“陛下,这想法虽好,但实际操作起来谈何容易?西南夷与我大汉文化差异巨大,他们怎会轻易接受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这恐怕只是陛下的一厢情愿罢了。”
刘据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说道:“朕意已决。董仲舒虽无征战沙场的经验,但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朕赐予他的这两本册子,蕴含着朕对于治理西南夷的诸多思考和理念,相信他定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见刘据态度坚决,大臣们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过多反对,只能纷纷退下。
张汤领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