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的雷区蹦迪。
可是关乎一家子生计,她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他解释。
这片地要用来种小麦,而小麦需要深耕,这样才能保证土壤疏松透气。
所以这地得再仔细翻一遍。
一场春雨一场暖,明显感觉这两日气温已经回升了一些。
估摸着到三月初就能把小麦种下。
而李老头准备种的苞米、红薯,可以等到3月底再种也来得及。
所以何春花盘算着,开荒这事儿,得一块地一块地的来,打一个时间差。
而不是全部开完再统一种。
当然,李老头的方法也没有错,多开荒,广种薄收,加起来也数量可观。
这就是看谁能说服谁了
虽然何春花觉得,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费种子。
但比起李老头的丰富经验,她这年纪说种田,就有些纸上谈兵的意思了。
所以她打起十二分精神,理由想了一箩筐,只等着跟李老头好好来一场辩论赛。
而李老头的关注点,却完全在何春花说的种的粮食是小麦这事儿上。
听何春花说完,像看傻子一样看了她一眼,“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小麦估摸着都长了一尺多高了,你现在要种小麦?”
何春花知道,他们这里都是种的冬小麦,但是春小麦只要气温合适,也不是不能种。
只不过,粮食这种大过天的事,种错了那就是颗粒无收,说不定一家子都会饿死。
谁也不敢拿这事儿开玩笑。
何春花也仅仅靠着现代的信息发达所以才知道这些。
而在封闭落后的古代村落,他们所熟知的经验,不过是父传子子传孙。
一辈子都在祖宗画的这个圈里打转,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他们赌不起。
何春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李老头一句他吃过的米比她吃过的盐还多,就把她堵的哑口无言。
其实,李老头听到能种小麦,也是心动不已,要是真能种成,那他们就不用接下来一整年只喝苞米糊糊了。
可是这春小麦,他实在是闻所未闻。
正犹豫之际,李满仓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