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是遭遇失败和批评,可能会陷入自卑。晓萱想到自己小学时,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批评,那段时间她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和自卑。后来换了一位老师,给予她耐心的辅导和鼓励,她才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青春期(12 - 18岁)的核心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思考 “我是谁” 的问题,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晓萱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身边的同学们有的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的则专注于学术研究,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而那些没有找到清晰自我认同的同学,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成年早期(18 - 25岁)面临亲密对孤独的挑战。在这个阶段,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晓萱看到身边一些朋友在这个时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彼此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而另一些朋友因为害怕受伤或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错过了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时常感到孤独。
成年中期(25 - 65岁)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此时的个体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还要承担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通过养育子女、工作成就等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延续。晓萱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为家庭努力奋斗,同时也关心子女的成长,在这个阶段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成年晚期(65岁以上)是自我整合对绝望阶段。老年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觉得生活充实、有意义,就能达成自我整合,坦然面对死亡;否则可能会陷入绝望。晓萱曾拜访过一位老人,他一生经历丰富,虽然有过挫折,但始终积极面对,晚年时心态平和,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感恩。
读完埃里克森的理论,晓萱感慨万千。这八个阶段就像人生的八座灯塔,照亮了不同时期的成长道路。每个阶段的危机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正确应对这些危机,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整、充实。这些智慧将帮助晓萱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变化,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