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太过暴虐。
那些被牵连的官员根本就罪不至此,这么做完全是无奈之举,是制度的问题和他们何干?
从地方属地到京城户部核验钱粮军需,每年都要往来一次,近的地方还好说,左右不过是一两天的路程,
可是远的呢?
动辄几百上千里,那么远的路送过来钱粮军需难免会有损耗,查验时发现和单子对不上,就要发回重审。
又要重新一来一回,这要花费多长时间?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其他事情还做不做了?
随身带一张印有印鉴的空单子,就是为的这个。
目的就是为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也是好心不是?
拦着是不是挺合情合理的?
但这些其实全都是放屁!
朱元璋又不傻,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九五至尊,能不知道从地上送东西到京城,钱粮军需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损耗?
以前还没起势时,这些事都是他妹子做的,他能不清楚?!
户部核查这些的时候,本来就没有要求完全符合,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就行。
你带一个盖有印鉴的空单子过来,说是方便,可是实际上呢?
在上面写上“完全符合”的钱粮军需,核验时大家都好做,可是实际上这个“完全符合”和真实的数量,差额到底有多大?
这些差额最终又去了哪?
能说清楚吗?
大明开国时缺少官员,于是只能继续任用元朝的官员。
而在这些官员的眼中,这天下虽然换主人,但事情以前怎么办还能继续怎么办。
皇上富有四海天下臣服,他们这些官员总什么都得不着吧?
更何况这种事情户部本来知道,天下各地的官吏也知道,你个皇上就算突然知道了,也不能坏了规矩不是?
从前朝都是这么干的,不也没人说什么…………
这些人砍多少马世龙都不会有丝毫怜悯,甚至不介意亲自上手。
他真正想要做的,是趁着朱元璋大开杀戒震慑朝堂时,上奏重开科举,设南北榜平衡朝堂。
着重选拔能真正干实事的学子,慢慢替换掉那些元朝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