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民生,这一点毋庸置疑。臣以为,可在保证军备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比如,在边境地区实行屯田制,让士兵在戍边之余开垦农田。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加粮食产量,减轻百姓的负担,还能使士兵更加熟悉边境地形,在遇到敌情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增强防御能力。此外,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军事仪式开支,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兴修水利、开办学校,如此既能保障国家安全,又能促进民生发展。兴修水利可使农田灌溉得到保障,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丰衣足食;开办学校则能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林若璃的陈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一些原本支持削减军备的大臣也陷入了沉思,他们不得不承认,林若璃的建议既考虑到了国家的长远安全,又兼顾了当下的民生需求,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终,皇帝听取了林若璃的建议,决定在保证民生建设的基础上,维持一定规模的军备力量,并加强对边境的防御和监控。朝堂之上,阮清婉向林若璃投去了感激与敬佩的目光,而林若璃则微微点头,回应着阮清婉的信任。这场朝堂风波,因为林若璃的努力,得以平息,大虞朝也因此在和平与安全之间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平衡点。此后,大虞朝在巩固国防的同时,民生也逐渐得到改善,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稳定的景象。边境地区的屯田制度使得粮食产量逐渐增加,百姓生活更加安稳;军事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定成果,军队装备得到更新;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让整个国家在面对潜在威胁时更加团结和坚韧。大虞朝在经历这场风波后,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朝堂上的决策虽已确定,但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屯田制度在边境推行初期,便遭遇了诸多困难。边境土地因长期战乱,大多荒芜贫瘠,开垦难度极大。而且,士兵们虽擅长征战,却对农耕之事知之甚少,导致屯田进展缓慢。
负责屯田事务的将领向阮清婉汇报情况时,满脸忧虑:“将军,这屯田之事困难重重。士兵们每日辛苦劳作,却不见成效,士气有些低落。再加上工具简陋,土地又难以开垦,实在不知如何是好。”阮清婉听闻后,眉头紧锁,深知屯田制度关乎边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