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要让百姓再次拿起锄头去对抗敌人的利刃吗?到那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无数百姓的生命和家园。”阮清婉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朝堂之上,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削减军备的大臣们强调民生的重要性,认为百姓的生活困苦亟待解决;而阮清婉等将领则坚持军备不能松懈,边境的威胁始终存在。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朝堂上回荡,气氛愈发紧张。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陷入沉思。他深知,这不仅关乎国家当前的资源分配,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安危。他看着朝堂上争论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心疼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希望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他也明白阮清婉所说并非毫无道理,边境的隐患确实不能忽视。
林若璃听闻朝堂上的争论后,心急如焚。她深知阮清婉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必须想办法说服皇帝及众大臣,让他们全面认识到维持军备的重要性。
于是,林若璃一头扎进丞相府的藏书阁。阁中弥漫着陈旧书卷的气息,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棂,洒在堆积如山的古籍上。她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借着微弱的烛光开始翻阅,不放过任何一本可能记载相关历史教训的典籍。遇到关键之处,她便用朱砂笔仔细标注,再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书房堆满了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张,那是她为说服众人所做的努力。
与此同时,她还亲自走访京城中那些退伍的老兵。这些老兵们居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活大多并不宽裕。有的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有的在街边摆摊勉强维持生计。林若璃不顾路途遥远与环境简陋,一家一家地拜访。她耐心倾听老兵们讲述当年在边境的战斗经历,关于狄戎的作战风格、生活习性,以及他们对边境局势的见解。老兵们被这位丞相府千金的诚意所打动,纷纷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甚至翻出了当年的旧物件,讲述背后的故事,这些都为林若璃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经过数日废寝忘食的努力,林若璃整理出了一份详实且极具说服力的奏章。在奏章中,她不仅详细列举了历史上众多因削减军备而导致国家陷入危机甚至灭亡的案例,如[具体朝代1]在战胜敌国后,盲目削减军备,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