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这是近十年来的常态。
尽管蓝星的科技足以改变天气,但由于资源枯竭,气候控制系统只能低功率运作。人们被迫适应极端天气,不再奢望阳光明媚的日子。
周衡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带着满身的疲惫走出航天局。
街道上的车辆数量稀少,原本忙碌的城市中心变得冷清而安静。
街边的自动售货机大多贴着“能源不足”的标识,仅有几个还能勉强运行。
周衡站在车站等候磁悬浮列车,但车站的广播却传来了失望的消息:
“列车运行受能源限制,预计延迟30分钟。”
“又来了。”周衡叹了口气,找了个长椅坐下。他掏出智能终端,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所有头条几乎都围绕着资源危机和航天局的研究进展。
新闻频道播放着关于叶暗最新技术成果的报道,屏幕上展示了一台新型能源转化设备。
这是根据叶暗提供的数据研发出来的试验品,能够将垃圾星上的废弃能源转化技术部分应用于蓝星的工业系统。
“航天局已完成第一批能源设备的投产,新设备将优先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维持与升级。”主持人的语气带着一丝希望,但周衡心里明白,这些设备的产能实在太有限,远不足以解决蓝星当前的问题。
“缓解能源短缺就像用盆子接漏水,总有接不住的一天。”他低声嘟囔着,手指滑动终端继续翻看其他新闻。
另一个版块上播放的是农业实验室的最新进展。
由于资源短缺,蓝星的大部分农田早已被取缔,粮食供应完全依赖实验室中的人工合成食品。
新闻画面中展示了一种新型合成种子,它的培育原理部分参考了叶暗传回的技术数据,能够在低能耗环境中生长。
列车终于到站,周衡挤上车,回到家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他走进公寓楼,周围的墙壁显得冰冷而破旧。自从温控系统失效后,他的家成了一片寒冷的铁盒。
打开冰箱,里面依然是合成蛋白块和能量饮料。周衡把它们摆在桌上,盯着看了几秒,突然感觉有些疲惫。
他不禁想起小时候,蓝星资源危机还没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