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的起因简单而直接——铀矿。这种能够支持核裂变反应的关键矿产资源,在能源危机中成了最具战略意义的“命脉”。
在全球已知的铀矿储量中,最后的17集中在非洲东部和澳洲。于是,各国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军事行动。
“那场战争持续了两年。”父亲的声音低了下来,仿佛不忍回忆,“核弹、导弹、生化武器——所有能毁灭对方的东西都被丢了出去。人类发明的技术,最终都成了毁灭自己的工具。”
雷洛从书上看到过那些核爆后的影像:城市被夷为平地,地表被灼烧成一片焦黑,幸存者在废墟中哀嚎,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到2197年,战争终于结束了,因为再也没有人有力气打下去了。资源耗尽,城市摧毁,连国家的概念都不复存在了。”
但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带来和平,而是一场更大的灾难。上千颗核弹在全球爆炸所产生的灰尘与烟雾覆盖了整个大气层,阳光被阻挡,全球气温骤降,核冬天随之降临。
“那是一个没有阳光的世界。”父亲说道,“没有风,只有寒冷与寂静。”
雷洛看过一些当时的纪录片——冰雪覆盖了赤道地区,气温降到零下40度。
人们穿着破旧的棉衣,蜷缩在临时搭建的木屋里,用烧废弃家具取暖。
粮食的生产几乎完全停止,农作物在低温中迅速死亡。世界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数以亿计的人因寒冷和饥饿死去。
“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吃人。”父亲的声音很轻,却让雷洛不寒而栗。
“人类是什么时候从这种绝境中走出来的?”雷洛问过父亲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案并不是他想听到的。
“当技术恢复的时候。”父亲说道,“但代价是道德的崩塌。”
那些掌握了一点技术的幸存者,开始垄断资源,形成了无数的小型暴力集团。
粮食、水源、能源——所有能维持生命的东西都成了这些集团的筹码。他们用武力迫使人们服从,将幸存者变成自己的“工具”。
“技术确实让人类重新看到了希望。”父亲的眼中闪过一丝悲哀,“但它也让人类彻底失去了人性。”
雷洛的目光从文件